校友风采 | 农学院1999级校友 李红宇

作者:文章来源:校友会点击数:19更新时间:2023-11-25

李红宇,1999级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生,现为我校农学院作物系教授、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黑龙江省水稻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从教以来,李红宇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耕高教沃土,心系龙江农业,倾注热情、学识和青春年华,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了绚丽之花,荣获“全国作物学十佳教学能手”、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师德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0年博士后出站入职我校农学院后,李红宇先后担任本科4个班级的班主任,培养研究生20余人。他在课堂上精心授课,在生活上关心学生,每年春季开始,带着学生准备种子、苗田育苗、插秧管理、调查取样,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李红宇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成为了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做好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同时,李红宇非常注重后面学生的帮扶。他一直秉承这一理念:前面的学生正向引领促更大进步,后面的学生加大投入助走上正轨,不让一名学生掉队。课堂上,他会从讲台走到最后,力争与每一名学生互动;课堂外,他找到落后的学生,指导学习方法,疏导学生压力。他所带的2016级种工专业一名学生,刚入学时没有调整好心态,多项科目挂科,压力越来越大,李红宇经常找其谈心、指导,学生后来顺利考上研究生。学生到现在,都非常感谢李红宇当年的帮助。

作为研究生导师,李红宇为研究生精心选题,手把手指导,在生产实践一线锻炼本领,学生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得到用人单位一致认可。今年刚毕业的2020级研究生王志军的光谱遥感方向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

疫情暑假期间,学生在校不能外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李红宇,在指导学生学业的同时,积极疏导学生心理。工作之余,他买来好吃的饭菜,给学生们改善伙食,和学生一起过节。这时的他,就像一个大家长,关心着孩子们的学业,也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20235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

李红宇教授领衔的黑龙江富锦七星科技小院,在建设之初,就立下了以集成寒地水稻高效育苗、高标准农田建设,融入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克服三江平原水稻生产上存在的育苗效率低、化肥投入量大、耕作强度高,导致地力下降、耕层变浅、耕性变差、养分失衡、水肥利用效率和抗病抗灾能力降低等问题,实现地力提升、水稻丰产优质、绿色低碳的多目标协同。

一年来,小院师生针对建三江地区水稻的提质、节本、增效以及黑土保护等方面展开研究。小院指导学生获奖情况硕士优秀毕业论文1篇,发表论文数量7篇,培养研究生总人数7人,学生实习人次20人,培训农民场次及人次300人次,引进种质资源情况80个,推广技术情况2300亩。

和学生一起学习总书记回信,李红宇教授很激动,他表示,小院把专业硕士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学们不间断地与农户调研沟通,“在学中干、干中学”,“以稻会友”,“以稻载道”,在农民眼里,他们从“外地学生”逐渐变成了“自家孩子”。水稻科技小院就是要把每个来到这里的学生,培养成为“懂理论、会种地、接地气”的应用实践型人才,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红宇主要从事寒地水稻高产生理生态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研究。在读硕士研究生时,对水稻优质栽培进行研究。工作后,他把科研重点放在盐碱地水稻品种选育上。在一次基层调查中,他体会到水稻农户因盐碱危害遭受的痛苦,那一句“这一年没希望了”深深烙印在他心里。他当即许下诺言——“一定要让盐碱地飘出丰收的稻花香”。

盐碱地改良是个系统工程,优良的耐盐碱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缺一不可。他积累了大量的耐盐碱水稻杂交后代,按照既定的技术路线对盐碱地水稻后代群体开展了大范围的筛选鉴定,终于在2018年,审定了产量、品质、耐瘠耐盐碱性等综合表现优良的耐盐碱水稻品种“垦粳8号”。

201910月,“垦粳8号”在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品评品鉴活动中获得“优秀入围”奖、全国优质粳稻食味品评三等奖。2021年,在陕西延安南泥湾北大荒水稻示范区,历两次洪水的20亩“垦粳8号”经过测产,平均亩产依然高达567公斤。

李红宇将科研反哺教学,指导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团队选育出耐盐碱性优良的水稻品种2个,为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种畜场、富裕牧场、繁荣种畜场及查哈阳农场的盐碱地改造提供品种支撑。

李红宇先后在肇源县古恰乡,杜蒙县克尔台乡和腰新乡挂职专家,作为北大荒集团高产创建专家和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长期活跃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一线,开展大量技术培训和指导。

2020年春季,由于疫情不能现场指导,他录制了“抗疫助春耕视频”9部,通过校园网和微信平台为农户提供指导,随后,全校仿照此举共录制培训视频60余部,解决了春季培训的大问题。

2020年秋季,李红宇在方正县会发镇开展试验,发现当地稻田由于长期浅层旋耕导致耕层变浅,并且由于水稻品种选择不当、倒伏严重,产量普遍不足千斤。他当即指导农户科学选种,并配套示范深翻浅旋的耕作技术,第二年当地水稻亩产达到650公斤,这一产量上的大幅提升,让当地的农技人员和水稻农户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20229月,大庆静态管理期间,已经先期在外出差的李红宇取消了回庆与家人团聚,独自驾车连续一个月奔波于齐齐哈尔、黑河、绥化、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等地区,担起水稻中心秋收测产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期间他跑了各个农场的32个试验点,驾驶路程9000余公里,顺利完成了选种、测产、技术培训等工作。

多年来,李红宇教授一直秉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的教诲,对高校教育事业充满执着和激情,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