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1979级畜牧专业校友张嘉保

作者:文章来源:教育发展基金会点击数:10更新时间:2024-04-21

      张嘉保,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突出贡献专家,吉林大学师德标兵。现任长春国家实验动物中心、吉林省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动物科学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畜牧学吉林省特色一流A类重点学科带头人。

      任教40年以来,他始终坚守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潜心向学,悉心育人,承担《动物繁殖生物技术》、《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动物育种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编(参编)专著与教材11部,培养硕博研究生近百人。他始终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带领团队致力于动物种质资源挖掘、新品种选育及胚胎工程的研发,发表论文150余篇,获批授权专利9项,参与培育了“吉戎兔”、“延黄牛”两个国家畜禽新品种,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在动物分子育种与胚胎工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技术成果。

1963年,张嘉保出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人。那个年代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能吃饱就很难了,吃“肉”更是所有人饭桌上的奢望。挨饿的经历刻骨铭心,从苦日子里走出来的他自小就在心中埋下了一个简单而纯粹的梦想:吃饱饭、吃上肉。

1979年,迈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张嘉保兴奋地意识到:这,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四年里,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汲取畜牧学科知识的营养。无数次通宵达旦、无数个白昼黑夜,是他为逐梦挥洒汗水的真实写照,更为他今后的科技兴农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1983年,他考取了当时全军唯一的兽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又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师从国内动物繁殖学科学术带头人、家畜繁殖学家董伟教授。奔波于长春、北京两地,奔波于实验室和猪场、牛场之间,张嘉保教授忍受着一线养殖场艰苦的环境以及巨大的科研压力……这是如今很多青年学子无法想象和承受的,但他却乐此不疲。那时的他,每天都会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匆匆赶到猪场、牛场进行采样,然后马不停蹄、小心翼翼地将采集的实验样本带回实验室。显微镜之下,记录着数据的千般变化,在无数次的科研实验中,捕捉那一个个稍纵即失的生命玄机。

印象中的西藏是那碗浓郁的酥油茶,是那片宁谧的纳木措,更是那脉皑皑的雪域高原,但当年西藏线上那些为西藏建设和国防建设贡献青春的官兵们除了面临缺氧与严寒,还面临着“吃肉难”的问题。作为一名农牧科技工作者,更是一名军人,张嘉保教授深知自己同时肩负着科学研究的责任和为国奉献的使命。

1995年从日本回国后,为解决驻西藏部队很难吃到鲜肉的实际难题,一身戎装的张嘉保教授率课题组连续7年进藏,先后为驻藏部队养殖场设计出适应寒区的鸡舍、猪舍,制定了畜牧养殖发展计划。

      1995年,张嘉保教授第一次进藏,正值某部农场投资39万元购进的仔猪爆发烈性传染病,他与课题组其他同志立即组织会诊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使农场免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在深入调研驻藏部队养殖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围绕高原猪的养殖需求,张嘉保教授于1996年设立了“西藏高原猪繁育与优化生产模式研究”课题,并依此创建了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种猪繁育基地和功能齐全的动物中心医院。

      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实现了育肥猪日增重达0.75公斤、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的养殖纪录,也填补了高原养猪的多项科技空白。七年来,张嘉保教授率课题组为驻藏部队和地方举办了8期养殖技术培训班,参训人数达426人次。尤其是举办的藏族退伍士兵培训班,为当地培养了懂技术的少数民族人才,受到了国家科委、西藏自治区和西藏军区领导的高度评价。解放军总后勤部为其记二等功一次,并授予“十佳文明服务个人”荣誉称号。

种源是肉牛产业的“芯片”。肉牛繁殖率低导致的优良种源不足,对我国肉牛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张嘉保教授带领团队,立足我国地方良种和引进品种,在揭示繁殖规律与调控机理、挖掘鉴定功能基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分子标记/发情控制/超数排卵/体外受精/性别控制/体细胞克隆/活体采卵等技术的肉牛高效快繁体系。他带领科研团队,联合相关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开展联合育种,参与培育的地方品种——“延黄牛”于2008年通过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审定。


张嘉保教授坚持以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己任,他组建技术团队,先后到乌蒙山区、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六盘山、“三区三州”、吉林延边等贫困地区开展肉牛养殖技术扶贫。张嘉保教授坚持以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己任,他组建技术团队,先后到乌蒙山区、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六盘山、“三区三州”、吉林延边等贫困地区开展肉牛养殖技术扶贫。


张嘉保教授身兼数职、成就斐然、屡获奖项,就像成熟的麦穗,低调谦逊,不争锋芒,却累累硕果。在培养面向未来、胜任未来的新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道路上,他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躬耕不辍,育人不已。